近年来,国家税务总局永州市税务局结合贫困村、贫困户实际,充分发掘全市系统的队伍优势和地方资源,走出了一条集农产品种植与加工、乡镇旅游、就业创业帮扶、助产助销于一体的多元化扶贫路子。
选派最优秀的干部
“瓦渣坪村现共有村民338户1338人,其中贫困户105户397人,实有耕地950余亩,90%为旱土,水资源严重匮乏。已组织村民种植耐旱、易管理的青蒿近500亩,红薯200亩,花生120亩……”接过扶贫接力棒近4个月的永州市税务局干部李运攀早已摸透了村里的实际情况,对相关数据如数家珍。
“在小李的帮助下,我家7亩多地都种上了青蒿。现在他又帮我们联系药厂老板直接进村收购,每斤价格比市场价还多了8毛钱,儿子在外打工也放心了。”不久前,瓦渣坪村村民邓菊荣从星辰生物科技公司青蒿收购员手中接过收购款1.41万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原来,永州市税务局在扶贫工作中,充分利用信息,一方面联系制药企业,一方面联系种植户,按照“带动本村、辐射周边村”的思路成立种植合作社,化解供需错配、产销脱节矛盾,签订种销协议,积极构建“税企村联合、产销一体化”发展局面。
扶贫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更是一项民生工程,要把最优秀的干部派去“攻城拔寨”。2017年5月,税务干部邓旭杰向党委主动请缨,担任宁远县税务局驻湾井镇大屋地村扶贫工作队长兼第一支部书记。他根据全村土地多为贫瘠“挂坡地”却有一条小溪穿村而过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推动村里与12户贫困户联合投资30万元,建成占地10余亩、年产值近百万元的石蛙养殖基地,当年年底便实现分红4万元。“感谢邓书记带领我们发展集体产业,现在村里有了资金,好多难题就可以解决了!”该村会计姚胜葵对此赞不绝口。
激发“造血”功能
扶贫重在发展产业,激发“造血”功能。在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大屋村,国家税务总局永州市零陵区税务局通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全村土地流转4000余亩,发展水果种植,每天安排贫困劳动力50余人从事除草、施肥、松土、套种经济作物工作,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形成固定劳动关系,稳定支持贫困户在家就业。同时,为进一步解决就业问题,该局以电话、微信、短信等形式,向5个扶贫村提供企业就业招聘信息700余份,依托线上招聘会向扶贫户推荐23家企业820个就业岗位。
“合作社在税务局扶贫队和村两委的支持下应运而生。两年多来,扶贫队为合作社量身定制税收优惠政策套餐、提供便捷纳税服务,支持合作社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今年发生疫情后,零陵区税务局引导我们通过‘银税互动’成功贷款150万元,为我们联系了农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同时利用税收大数据筛选了5条产品销售渠道供我们选择,及时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永州市零陵区赐福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法定代表人唐乙红对扶贫队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
扶贫必扶智
俗话说,再穷不能穷教育,扶贫必扶智。永州市税务干部积极奉献爱心,对特殊贫困家庭的孩子进行“输血”帮扶,致力于让他们通过接受教育改变命运。
现就读于江华县职业中专的周湘婷,从小母亲病故,与75岁的外婆相依为命。近年来,外婆的身体每况愈下,心脏病和风湿病缠身。国家税务总局江华县税务局干部王文国作为该户的帮扶人,每次到周湘婷的家里走访时,总要拿出一点心意和写上几句鼓励的小纸条悄悄地放在桌上。今年5月,他自发组织爱心人士捐资助学4100元。当捐资款送到周湘婷手中时,这名十几岁的小姑娘热泪盈眶地说:“我没有想到王叔叔这么关心我,我一定照顾好外婆,好好学习,考上理想的学校,不辜负大家对我的帮助。”
“每一个贫困村的发展都需要我们的驻村干部有所作为,每一户贫困户的脱贫都需要我们这群帮扶人的共同努力,我们要通过送政策,送产业,送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在‘精’和‘准’上出实招,推动扶贫村实现脱贫。”永州市税务局局长毛东庆说。
桂林注册公司,桂林代办营业执照,桂林代理记账、桂林代办公司、代办公司注册、变更、注销、税收筹划、代办各类许可证书、法律咨询服务、会计服务。
客户的满意就是我们的服务标准!